Menu

好書分享【原子習慣】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讀後心得(上集)

 

有句話,幾乎每個人都聽過: 每天都進步1%,一年後,你會進步37倍

每天都退步1%,一年後,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!

你的一點小改變、一個好習慣,將會產生複利效應

如滾雪球般,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!

 

本書作者詹姆斯‧克利爾在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意外被球棒擊中臉,嚴重受傷,甚至被實施人工

昏迷。經過好幾個月的治療,雖然痊癒出院,可以重新踏上球場,後來也進入大學棒球隊,卻

只能坐在板凳席,幾乎沒有上場機會。然而,在頭部嚴重受傷之後的第六年,他被選為他所就

讀大學的最佳男性運動員,並且入選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—整個美國僅有33人獲得這項榮

從運動生涯幾乎結束,到入選全美明星陣容,甚至在畢業時獲得學業方面的總統獎章,他是怎

麼做到的?一切只因他認識且善用了「原子習慣」的力量

 

書中提到習慣的四階段模型:

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

以下是我閱讀《原子習慣》後,將文章的重點整理與心得分享,將內容分成上下兩篇,這篇為

上集的心得分享:

讓提示顯而易見

讓習慣有吸引力



讓提示顯而易見

這個章節,作者提了4大方法,讓你找到成功觸發行為的提示:

習慣計分卡

列出你所有的習慣,個別去分類,了解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,主要目的是察覺習慣,仔

細檢視自己目前生活中的習慣,是有益、無益、還是不好不壞,但重點是覺察自己的習慣,而

不需要有任何的評價,千萬別過於譴責自己。然而,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我們每天都有

上千個有意識與無意識的選擇,而習慣會讓我們自然而然地去重複再重複,當沒

有開始覺察,也許365天可能過得像同一天一樣。

 

執行意象

利用以下公式我要在(時間)到(地點)去做(你想要培養的習慣),在前一天想好明天要

執行的習慣流程,這樣子先具體想像,隔天會提高機率去完成。

例如,我明天早上七點,到公園,去做慢跑運動(養成運動的習慣)

 

習慣疊加

運用習慣堆疊:做完〔目前的習慣〕之後,我會執行新的習慣

習慣疊加是執行意圖的一種特殊形式:與其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培養新的習慣,不如將它與當

前的習慣整合。具體的做法是: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。找到觸發行為

的正確提示。

 

設計環境

設計所處的環境,讓好習慣顯而易見。

作者提到可以試著將家裡區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間,並且一個房間只能有一用途,盡可能不

要混雜。每個習慣都是被提示啟動的,而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突出的提示。創造明顯的視覺

示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引至你想要的習慣。

例如: 辦公室用來工作,不能使用手機、寢室用來睡覺,不能處理工作。藉著某習慣只有在某

個場景發生,較容易靠環境的力量養成習慣。

我們可以透過以上的方法,逐步練習一到兩個,或是直接四個一起,會更加有效完成好的習慣。

 

讓習慣有吸引力


作者提供3大方法,讓我們想培養的好習慣增添吸引力:

運用綑綁誘惑,讓習慣更有吸引力

誘惑綑綁就是,將一件你想做的事安排在你必須要做的事之後。

像是跑完步後(需要的習慣),喝杯咖啡(想要的習慣)

 

加入新習慣的文化

人會去模仿親近的人、多數的人的習慣,讓你想培養的好習慣變得有吸引力,你可以考慮加入

一個新文化。如果你想培養運動習慣,就去加入登山、慢跑社團,讓你身邊充斥著這樣的人。

 

創造動機儀式

在執行困難的習慣之前,做一件你很享受的事。

這樣做的用意是幫助你在養成習慣時可以產生愉悅的感受,回想自己現有的習慣,是不是幾乎

都在行為後產生滿足才會使我們更有動力,重複去做?

也就是讓習慣有吸引力,能夠幫助我們較容易養成並持續維持好習慣。

像是吃完早餐、 喝完咖啡,表示要開始工作,此動機就像是暖機一樣。

 

上急內容主要是在探討習慣的養成,但不單單只是習慣,還關乎覺察自身、環境的潛移默化

群體的歸屬感等等。而書中一開始提到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分認同。該如何持續

不間斷地進行? 答案是要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後續還有兩個法則與重點分享喔。

 

以上是對於 原子習慣 的重點與心得整理筆記(上集),若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轉發

分享給朋友喔!:) 

回應 (0)

留言

choujamie168